-
依靠创新融合建好“中部粮仓”
时间: 2024-06-18 23:43:35 | 作者: 开云游戏平台app
风吹麦浪,田野飘香。从三晋大地到大河之南,从洞庭湖畔到淮河两岸,中部地区奏响的丰收交响曲令人欢欣。一曲唱响,有科技之声,有智能之调,更有一二三产业融合鼓点声——河南以“新麦26”打破小麦进口依赖,湖南已推广4000余台水稻有序抛秧机,安徽在全国首创“按图索粮”生产模式,引导用粮企业与种粮农民签订单……“耕”在中部,大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人们自豪地将“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端牢“中国饭碗”,事关国之大者,攸关人民福祉。在不久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强调,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近期,中部六省唱响的丰收之歌表明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绩,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丰收靠的是勤劳和智慧。端牢“中国饭碗”,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离不开“三农”工作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当前,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慢慢的变成了共识,以先进科技和高效管理推动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慢慢的变成了潮流。中部地区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梳理提炼、辐射推广。
端牢“中国饭碗”,让科学技术创新力量提升耕地质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农业发展上,就是要进行系统性技术创新。良种是农业“芯片”,耕地是农业的命根子,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的提升种子品质、提升农业耕种技术,真正的完成精耕细作,才能快速提高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量。比如,湖南农科院已自主建立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成果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大面积示范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山西持续推动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在全省布局五大领域27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芯”,正是中部各省抓粮强粮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将智能化运用到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中,让农业真正从体力劳作向智慧生产转身,让科技的翅膀带动农业现代化腾飞,让智慧的力量驱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这些都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强大力量。
端牢“中国饭碗”,以三产融合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过去农村一二三产业处于断裂分割的状态,如今正在不断迈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三产融合让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不断得以重构,由此衍生出很多新业态,给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能。当前,三产融合的体现,一是从纵向上进行产业链延伸,增加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二是从横向上探索“农业+”模式,各地通过“农业+旅游”“农业+健康”“农业+养老”等一系列产业融合,优化非农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创造农业新业态。比如,湖南大力扶持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习在湖南考察时看望的种粮大户陈帅宇,就是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他创办合作社,采用全程机械化方式生产,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农人。
端牢“中国饭碗”,以协作管理切实提升服务三农水平。“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需要有“一盘棋”思维和系统化管理办法,需要不同主体单位加强协同配合,破除官僚主义和,把“三农”工作做深做细做活,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中部六省都是粮食“大户”,各有所长、各具特色,通过共搭平台、共建机制的方式共护“粮仓”,对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仓廪足,天下安。端牢“中国饭碗”,要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力量、激发三产融合效应、用好协作管理机制,不断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让“中国碗”装上更多优质“中部粮”,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大的中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