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 以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 2024-07-31 00:43:29 | 作者: 开云游戏平台app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和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数字农业涉及到农业整体产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这些技术正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有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有单品种大数据、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
作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看到,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有重要基础保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我国多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显著,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面临主观层面的阻碍。让村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机械化,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气候、地形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农业集约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依然面临较大阻碍。南方有一些地区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又缺少劳动力,致使大片果林荒废,果实无人采摘。
三是农业机械化装备体系结构不合理,低端机械设备占比过高,智能化机械设备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
四是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行业整体起步较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滞后,没办法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有不少现代化农业企业反映,他们在很多机械设备上需要靠进口,高成本会制约企业发展。
五是我国农田“宜机化”短板明显。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山区面积占比超过50%。山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已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制约了全国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首先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相互连通。许多国家机械化发展历史也表明,机耕道建设和地块整合是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新兴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基本支撑。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基础。怎么样发展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在乡村振兴中,通过机械化生产体系的构建,更好地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耦合关系,有效改革传统生产模式,提升农业总实力,并进一步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改善农业生产面貌,构建新型农村生态文明循环体系。
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极大地提升农村劳动力水平。我国农村逐渐步入老年化时期,解放劳动力显得尤其重要。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水平,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能够减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保障粮食稳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农民传统生产理念,具有实际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形式上的变革,更是经济体系多元融合,确保农业经济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同步发展,为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这样一些方面而言,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两个基本支撑条件。
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对农业机械设备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深层次融合背景下,农业生产实现革命性突破。我们该认识到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用科技改变农业,既要紧盯“卡脖子”问题,又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在国际上弯道超车的发力点;同时更要构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让农民逐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从相信科技到依靠科技的态度转变,让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和数字化发展,更有效地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作者:刘雅丹 研究员、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学会大咖谈|中国力学学会冯西桥:发挥学会优势,让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学会大咖谈|中国水产学会赵文武:着力打造五大特色平台,以学会优势推动水产科学技术创新
在科研的广阔天地中,每一位研究者都渴望最先触摸到知识前沿,做揭示未知奥秘的先行者。然而,传统的学术出版流程往往烦琐漫长,导致最新研究成果难以及时分享。而预印本平台作为一个便捷的学术交流空间,以开放、共享、快捷的特征,塑造了数字时代学术交流与传播新方式,有利于加快知识传播、扩大学术影响,日益成为科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所谓“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成果未经同行评议、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之前,作者出于交流和证明优先权等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章。与传统学术论文发表需要同行评议且发表周期很长不同,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预印本具有发表快速、能带来合作新机遇、有助于提升学术影响力、可在与他人的互动分享中改进稿件等优点,因而受到慢慢的变多科研工作者的欢迎。而由于预印本具有迅速传播和共享功能,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预印本平台建设也得到各级政府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第一届陈景润奖29日在京揭晓,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黄炳荣的“L-函数的矩及其在Rankin-Selberg问题和算术量子混沌中的应用”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聂思安的“仿射Deligne-Lusztig簇的不可约分支”两项成果入选。
从生态环境部2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00余个,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80%以上;全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度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6月份,青海电网单月发电量为104.97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单月发电量为100.58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历史首次双双突破100亿千瓦时大关。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为95.82%,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家卫健委29日发布2023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2023年度参评医院共2062家,县域覆盖率达98.6%。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百姓民生,是推动我们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然而,湿地ECO十分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和破坏,恢复工作可能复杂困难且十分漫长。
202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展26日闭幕。从这届航展能够正常的看到全球航空业的最新趋势:绿色航空技术正引领行业方向,低空经济已加速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人体免疫细胞B细胞变成体内的微型监测机器和“抗体工厂”,生产专用抗体来摧毁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
来自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监测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他们都以为,人为造成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正在不断扰乱地球的自转,导致每日时长(即日长)变长。
能不能采取智能化的办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开始了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预警研究,先后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机理模型和多个经验模型。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将每10年组织并且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适时开展补充调查,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
国家航天局25日在京举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视测定卫星、陆地ECO碳监测卫星的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仪式。这两颗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ECO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在很多人看来,塑料是不能导电的。但实际上很多塑料也能导电,这种塑料被称为导电聚合物。科学家们发现,让这种导电聚合物薄膜出现温差,它就可以发电,这就是聚合物热电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国际上的费米卫星伽马射线监测器的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
资料显示,龙卷风属于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小范围空气涡旋。当龙卷风袭来,如果身处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高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
如今,科技慢慢的变成了体育竞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表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